有時候我們會面對這樣的窘境,食品包裝上的保質日期就在這幾天到期。吃?擔心。扔?心疼。這個保質期究竟該如何理解呢?
這里先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,那就是“保質期”其實是食物廠家依據國家標準,綜合考慮自家產品情況和市場需求等因素,自己定的!乍一聽好像不太靠譜,其實食品的“保質期”和電子產品或家電的“保修期”類似,保質期是食品廠家的一個保證,即在保質期限內的食品,安全、風味口感和外觀等指標,應當符合標準(包括國標和企業承諾的標準)。用通俗的話講,保質期內的產品,如果按說明保存卻出現質量問題,是可以找廠家維權的。
那么,食品包裝袋廠家是如何測定保質期的呢?技術人員會將一批成品收集起來,定期抽檢,確定品質隨時間下降的情況。為了節約時間,有時還會采取提高測試溫度,讓食品加速變質的方法。實驗后,廠家就能知道產品大約在多長時間內,品質可以穩定達標,考慮到批次可能會有誤差,再扣除一定的富余量,就得到了標在產品包裝的保質期。所以說,就算是臨期的產品,如果包裝完好,沒有脹包等現象,打開后食品本身沒有變質的跡象,那么吃掉它也是沒有問題的。至于那些確定已經過期的產品,為了寶寶的健康,還是不要吃了。此外,還有個小tip,那就是假如某種食品包裝上寫著保質期到XXXX年4月,那它的保質期是截止到4月底,也就是一直到4月30日,都算在保質期內。
還要特別提醒一下大家,食品保質期與儲藏條件密切相關,室溫下和冷藏條件、未開封跟開袋后區別巨大,儲藏條件不達標,標注的保質期也就不準了,所以還是別忘了根據說明儲藏,開袋后早些吃完。